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1美元的《新闻周刊》:纸媒的黄昏?

发布时间:2010-08-10  来源:新华网-新华国际  字体大小[ ]
??8月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对外宣布,美国音响设备制造业大亨悉尼·哈曼以1美元收购了美国《新闻周刊》。

  这位91岁的美国音响业大亨“娶”回了77岁的《新闻周刊》。1美元的收购价格可以被认为是哈曼先生为了让《新闻周刊》再现辉煌的第一个运作,这件事情本身的话题性足以为未来几期的《新闻周刊》做到一定的发行量保障。然而要真的救活这本老牌杂志,哈曼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

电子书上的文字:书籍,没有死去

  当天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哈曼说:“《新闻周刊》是国家财富(刻意直译为“国家宝藏”)。我十分高兴从华盛顿邮报公司手中接管这份杂志,面对这一巨大新闻、商业和技术挑战。”谈及为何“出手”,哈曼说,他把这笔交易视为一个“综合所有(工业、教育、政府领域)经验的机会……我不会错过它”。

  华盛顿邮报公司自今年5月起开始为《新闻周刊》寻找买家,聘请投资银行艾伦公司协助出售这份杂志。

  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会主席唐纳德·格雷厄姆在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为《新闻周刊》寻找买家,我们需要一名与我们一样、强烈意识到高质量新闻报道重要性的人。然后,我们找到悉尼·哈曼。”

  格雷厄姆向《新闻周刊》员工这般介绍哈曼:“悉尼·哈曼品德高尚,在乎《新闻周刊》,将全力构建《新闻周刊》的成功未来。他承诺不仅会继续运营这份生动、受瞩目、一流的新闻杂志,还会以相同精力运营(杂志旗下网站)Newsweek.com,同时保留《新闻周刊》大多数极具才华的员工。”

??据法新社报道,哈曼决定保留《新闻周刊》325名员工中的大多数。继格雷厄姆之后,哈曼手持话筒,对《新闻周刊》员工说出第一句话:“这只麦克风是我唯一想要缩小尺寸的东西。”言下之意,他不会缩减员工队伍。

  《新闻周刊》由托马斯·J·C·马丁于1933年创立,多年来享有盛誉。1961年归于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新闻周刊》在全球有超过400万的发行量,其中在全美为310万。《新闻周刊》曾在克林顿性丑闻、“9·11事件”等报道中一马当先。《新闻周刊》观点通常被视作比《时代周刊》更自由。《新闻周刊》杂志与《时代》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美国三大时事周刊,而哈曼更是《新闻周刊》的老“粉丝”,据说读过第一期《新闻周刊》。

  然而近年来,由于新媒体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新闻周刊》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双双下降,2007年至2009年持续亏损。《新闻周刊》近年来几度改版、裁员、整合缩编,但效果不佳,亏损依旧,华盛顿邮报公司“无力回天”。《纽约邮报》报道,《新闻周刊》过去两年亏损4000万美元,据信现阶段负债大约7000万美元。

  华盛顿邮报公司说,公司将继续负担退休金负债等部分。虽然买卖双方未透露交易的财务条款。各家媒体报道,哈曼“继承”《新闻周刊》相当大一部分债务。哈曼表示:“我从来没有把这当成传统买卖。这项投资的目的是为这份杂志转型提供燃料,逆转现在这种(亏损)状况,在纸质、移动和数字媒体领域重振运营。”

  哈曼承诺改善杂志的财务状况:“如果几年后,我看到《新闻周刊》逐渐振作,能用自产燃料维持运行,我会高兴。严格意义上,不赔不赚就是成就,尤其是在新闻业。”

  “我来这里不为赚钱,而是为快乐。”

  《新闻周刊》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时代》周刊似乎从中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时代》周刊的发行量也出现大幅下跌,从20年前的420万跌至如今的330万。

  去年9月底,时代华纳(Time Warner)最大的股东The Capital Group的董事总经理高登·克莱福德就表示,时代华纳未来会出售时代公司(Time Inc。),当然也包括时代公司旗下的杂志《时代》周刊。几个月来,投资者和分析师们也密切关注关于时代公司整体出售可能性的消息。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传媒产业报告显示,美国纸媒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去年,美国包括网络版在内的美国报纸广告收入总额下跌26%。

??《新周刊》执行主编封新城表示:《新闻周刊》的一美元出售恰恰说明了这本周刊杂志的不可出售,《新闻周刊》这本杂志蕴含的价值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因为我们知道,价值观和品质这是不可出售的商品。通过《华盛顿邮报》集团做这样一个选择,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对于新闻品质的追求,他们希望《新闻周刊》原有的价值体系可以延续的传递下去,为此他们选择了一个他们认为可靠的人,以这样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价格出售。

  美国的平面媒体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也相对成熟,我们看到美国周刊杂志今天这样的一种境况,也可以给我们中国杂志人做一个警醒。虽然中国平媒刚刚发展二、三十年,但是在新媒体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的平媒杂志将来也会面对同样的命运,也许同样也会通过兼并、转购这些形式来寻找平面媒体的新出路。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崔保国则认为:《新闻周刊》的售卖无疑标志着当今纸制媒体的衰落和困境。像美国《新闻周刊》这样的具有品牌以及影响力的媒体,它是曾经了影响了半个世纪的媒体,如今却走向了衰退和没落,却也看出《华盛顿邮报》集团是不得已才进行此次拍卖。

  《华盛顿邮报》在对外宣布时表示,尽管出售,但是仍然要选择一家坚持新闻品质的接手人。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新闻品牌的坚持和坚守。作为美国《新闻周刊》这本杂志,他的价值并不仅仅在这本杂志本身,而是在于它对新闻的把握能力以及处理能力,以及整个新闻网络资源。在未来,他仍然具有他存在的价值。作为《周刊》本身,他仍然有他的固定读者。在别的媒体形态上,他也可以寻找新的出路,鉴于这样的发展考虑,《新闻周刊》对于新闻品质仍然要继续坚守的。

  对于纸制媒体,他有他的发行体系和运营体系,金融危机下,他们遇到了困境。那么在未来摆脱了困境之后,这种真正的新闻运作规律和他的价值在新的媒体时代仍然会发挥它的作用。将来也未见得新闻周刊就不会找到转机,能够重新崛起。1美元这样的一个象征性意义的售价,更是他注重媒体品质的表现。这样的一个“1美元交易”,只能说这是对商业和市场精神的一种体现。

??《新民周刊》总编丁曦林则谈到:《新闻周刊》的售卖可以预示着纸制媒体在经历了一比较长时期的向上发展之后的一个转折,也是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若单论《新闻周刊》这样一个个案,原因不外乎就是全球经济的低迷,包括全球性的经济紧缩,造成他的广告和发行受到波及和影响。在一次传媒的研讨会中,曾经说过,在目前全球的报业发展中,只有东方几个国家的报业还在趋于向上的发展。全球的纸质媒体都在趋于一个下滑的状态,包括欧美的很多报纸,也都在面对同样的问题。

  那么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国内的杂志人影响来想想对策,究竟要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其实我们看看去年收购的《商业周刊》和《新闻周刊》,虽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但是他们的盈利方式并没有消失他仍然有着巨大的惯性延续。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媒体引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样一个警示出来之后,我们必须要审视我们的发展战略,尤其在战略上不应过于保守,要有所突破。内容上,发行模式,广告模式上要进行规划,同时要看到转型和调整,这几个方向的问题,传统媒体不应该盲目乐观于现状,还是要必要考虑未来适合的发展模式。开拓新旧媒介的有效交融。

  也许传统大众媒介的昏黄斜阳已经让很多人丧失信心,从金融风暴以来先后如《读者文摘》和《新闻周刊》这样的“金字招牌”倒下或者易主,纸质平媒的前途的确来到了一个分叉路口。默多克和Ipad的合作也许是新时代媒介生存的一种尝试,“内容虽然为王”还要“平台”来帮忙。中国平面媒体也许还未到《新闻周刊》这般疼痛的转型期,然而一叶知秋为智者,莫到满眼萧瑟时才觉秋风冷。

  转型升级要趁早!(来源:半月谈)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方华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