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长江、黄河,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声音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港报:不脱行政外衣 教育腐败难除

发布时间:2010-11-04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字体大小[ ]

??香港《大公报》文章

  原题:教育行政化生腐败

  中国教育界腐败案件频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最近吉林省教育界连续曝出两起大案——长春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王栾周巨额受贿案;吉林省原总督学于兴昌受贿千万元弊案——仍不啻为教育界的“地震”。

  于兴昌受贿案是一个值得人们剖析与反思的样本。这个在吉林教育界曾经炙手可热的正厅级“学官”,在其历年累计收受的逾千万元贿赂中,仅一笔是帮人拿地收了122万元,其余均是在教育领域中受贿。从高校干部提拔、考试录取,到学生择校、调剂专业等等,只要是能用权力干预的,都可以用权钱交易来实现。这个半生从事高尚事业的教育者,在金钱的巨大诱惑面前,成为又一个教育腐败的典型。

  多年以来,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中国的教育体制行政化,早已成为人们诟病的痼疾。越来越多的教师也不再静心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醉心于自己的职称、兼课、创收。就连社会一向期盼公平、公正的高考领域,也时时闪动权钱交易的踪影。

  教育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研究、科研成果,都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而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行政化,却使得行政权力凌驾于教育之上。许多教师在从事正常业务的同时,还得搞好“关系”。否则,尽管业务出色,成果突出,但是得不到领导的青睐,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等,也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奖励。

  体制的行政化,还在教育领域形成官场的各种规则,造成“官本位”意识泛滥。许多业有专长、术有专攻的人才,本应在其教学业务、科研领域会更有发展。但现实是,或由于上级的任用,或由于权力的诱惑,他们改弦易辙,钻到官员队伍中。如此“教而优则仕”导致的后果,既不利于学校正常的教学与学术氛围,也败坏了教师队伍的风气。

  中国30年来的教育改革,尽管也有大大小小的动作,但总体进步不大且弊端丛生,教育腐败只是弊端之一。究其原因,教育领域中的行政化应是极重要的因素。唯有去除行政化,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方能使教育改革顺畅进行。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崟嶧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