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长江、黄河,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声音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外媒描绘的世界“大势”蓝图

发布时间:2010-10-01  来源:新华网-新华国际  字体大小[ ]

  当今世界舞台从不缺乏演出的“大剧”,贸易、战争、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等,一滴水也能激荡出涟漪阵阵,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世界媒体24小时聚焦国际动态,于细微处窥探世界“大势”走向,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幅猜想中的未来画面......

外媒:中国成全球经济“复苏引擎”和“维稳器”

  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简称“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推动可持续增长”全体会议,讨论可持续性这一要素将如何使企业、行业和国家转型。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法国《费加罗报》说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经济所依赖的“复苏的引擎”,韩国媒体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并开始推介自己的发展模式。俄国媒体则说,中国不仅稳定了本国经济,而且在与世界经济的协作中,为世界经济增加了稳定成分,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很多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占据世界首位。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仅仅10年以前,人们几乎还没有注意到中国的存在;如今,中国在这些地区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令人瞩目。

非常重要的是,中国在现代化集约式发展进程中,还利用货币和行政措施成功地保持着低通胀率。市场调节者的行动稳重周密,不仅平衡了本国经济,而且也稳定了与中国紧密合作的那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金砖四国的诞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协作可以为世界经济增加稳定成分,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对金砖四国来说,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些国家,一项共同的任务就是稳定外部经济条件,其中包括与中国的合作>>>详细

美国:一个正在破碎的"帝国"?

    据美国《新闻周刊》8月9日报道,越来越多的欧洲报纸在报道美国的新闻时,经常持怜悯、遗憾的基调。美国被描述成一个正在破碎的帝国,成为肥胖、无知、债务缠身、经济停滞、政治僵局以及愚蠢战争的代名词,其在欧洲的形象正大幅下滑。

“美国失落”的标志包括:

1、后“9·11”世界:经过了最初的同情,世界已经对美国发动的反“基地”及其盟友的战争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这场战争已经花费美国3万亿美元(20万亿元人民币),欧洲与美国发生了分歧,也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

......

4、奥巴马疲劳:奥巴马在美国的支持率不断下降。>>>详细

外媒:美国应“卸下重担”适应衰落

资料图片: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2008年奥巴马的当选使人们松了一口气。人们憧憬着美国摆脱大衰退和走出伊拉克和阿寓汗战争的泥潭。2010年,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前夕,奥巴马将宣布一个1500亿美元的新振兴计划,以刺激停滞不前、难以创造就业岗位的经济。

奥巴马支持率低下凸显了美国的衰落和奥巴马所承接的任务——确保美国从虚幻的超级大国平稳过渡到一个一流的国家——的艰巨性。

奥巴马应当像法国和英国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蒙受耻辱后所做的那样,使自己的雄心和有限的手段相适应。

20世纪维持美国霸权的一个个支柱都出现了裂缝。不仅复苏无望(经济增长又跌至1%左右,房地产市场一败涂地,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且眼见中国在本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前景更牢靠了。

美国贫富差距创纪录 2009年基尼系数超"警戒"

美国“穷人”真的很穷吗

英媒:印度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几名顾客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一个商业区的店铺前走过。

 

随着中国人口总数达到拐点,这个世界工厂的劳动力市场将日益趋紧,中国势必将面临一个艰难的调整。

面对这一转变,中国的邻邦印度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获益。印度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后的14年,印度的新增劳动力数量每年都将增长。

联合国估计,到2035年,印度人口将较2010年增长26%,从12亿增至15亿;同期劳动力数量将增长33%,达到近10亿人。

届时,处在工作年龄段(15岁至59岁)的印度人将占到该国总人口的65%左右,令该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

高盛表示,未来十年印度的劳动力数量将增加1.1亿人,成为对全球劳动力数量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未来十年印度的GDP增速可能由此增加四个百分点。

俄媒:英国“正沦为第三世界国家”

 

5月11日,在英国伦敦,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前发表讲话。卡梅伦当晚接任首相职务,他应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要求着手组建新一届政府。新华社记者曾毅摄 [资料图片]

    英国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去年,英国经济下滑近5%,预算赤字创纪录地达到GDP的11.5%,是七国集团成员中最糟糕的。

近年来,英国的国家债务猛增,约为GDP的65%。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英国正在逐渐失去发达经济体的竞争优势。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专家认为,英国有可能在一年内失去AAA的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警告,英国今年的国家债务将超过GDP的77%,到2014年将接近GDP的100%。

而拥有AAA评级的国家其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因此,英国正一步步地远离世界经济的第一集团,或许,它很快就会跌出前十的行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已经两次调低了对英国经济发展的预测。根据最新版本,英国经济2010年将增长1.2%,2011年将增长2.1%。

调低预测的原因之一是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打算彻底整顿国内金融环境。这个想法似乎不错:在5年内基本消灭预算赤字。但它的代价是削减国家开支和提高赋税。

英国的一些独立专家估计,上述措施将进一步打击实业界的积极性,并在5年内导致约130万英国人失业。如此看来,英国政府关于失业率将在今年年底触顶回落的预测并不符合实际。同时,失业率的上升将破坏内需。

英财政“瘦身”或是卡梅伦心理战术

经济随笔:信心不足成为英国经济复苏一大隐忧

《经济学人》:激进的英国人正改革国家

美报:"灵猫六国"或取代"金砖四国"成经济增长热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9月29日发表题为《“灵猫六国”取代“金砖四国”成为增长热点》的文章,摘编如下:

伦敦对冲基金经理之间的新流行词:“灵猫六国”(CIVITS),即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南非将会成为接下来这个十年期的经济增长热点。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个词是由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于2001年提出来的,它被广泛用于描述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的转移。

但原来的“金砖四国”中,只有中国和印度被收入了新缩略词中,巴西现在被认为是相对发达的国家,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蜜月期”则已经结束了。

这与上个十年期开始时的情况相去甚远。当时高盛公司认为,到2050年,“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可以令世界上最富裕国家,包括美国和整个欧洲的经济总量相形见绌。

表面上,南非的入选有点奇怪。但对冲基金称,南非是整个非洲的代表,而非洲的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上升到约等于巴西或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

非洲的优势主要在于其丰富的商品资源,对矿产和石油日益增长的需求驱使消费者为非洲的自然资源支付高昂的费用。南非已经是非洲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黄金、铂和钯生产国。

美军撤离伊拉克 谁将成为国际社会“明天的斗士”?

    8月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从伊拉克返回的美军士兵走下飞机。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9月2日发表文章,题目为《明天的斗士》,认为美军撤出伊拉克的行动表明,和传统欧洲强国相比,一些新兴大国将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现在就断言干涉主义和国家重建的时代已经终结还为时过早。巴西、中国、印度等日益崛起的大国也许会取代欧洲国家,成为世界上的国家重建者。

    美国也许会发现,与这些新兴大国合作要比与北约合作更容易。

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出现了。当北约把精力集中在阿富汗时,联合国却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弱小国家派驻了10万名士兵和警察——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看看今年1月国际社会对海地地震的反应。在一支中国警察分遣队的协助下,由联合国指挥的拉美军队此前已经担负起太子港的治安工作。地震令联合国特派团遭受打击,但它仍然设法维持了秩序。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职业精神绐派往海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90年代,效力于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的欧洲官员曾认为该组织懦弱无能。联合国部队在海地的表现会令他们感到吃惊。

现实是,在北约成员国准备削减军事开支之际,巴西和印度等联合国的拥趸却在扩大军事势力范围。去年,巴西的国防预算增加了近25%。这些国家是明天的斗士。

未来十年是乏味的时代吗?

2010秋冬像商务精英一样时髦

商务精英职业装

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刊登的封面文章《下个十年的十大思想》,预测了未来十年十大发展趋势,它们分别是:下一个“美国世纪”;重新划分世界格局;带宽将成为新黑金;辍学者经济;中美关系,不可或缺的轴心;为失败辩解;白人的焦虑危机;电视将拯救世界;精英群体衰落和乏味的时代。文章由美国“新美国基金会”的一批研究员撰写。

一些媒体对前边的几个趋势已有广泛讨论,但很少有人涉及最后一个趋势。“乏味的时代”(The Boring Age)的作者迈克尔·林德是新美国基金会经济增长计划的政策负责人。他之所以提出“乏味的时代”,一方面是和未来的中国世纪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基于他预测未来十年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将处于停滞阶段的观点。

是否可以同意林德的预测呢?他对“中国世纪”进行的冷嘲热讽,笔者当然是无法赞同的。但就技术发展的趋势而言,对他的观点还要进行具体分析。

英报:世界经济或进入第三次萧条

    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简称“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推动可持续增长”全体会议,讨论可持续性这一要素将如何使企业、行业和国家转型。 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简称“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推动可持续增长”全体会议,讨论可持续性这一要素将如何使企业、行业和国家转型。 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英国《卫报》6月2 8日文章刊登题为《21世纪的萧条(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 》,文章认为,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萧条的早期阶段,世界各国的政策失败,缩减开支是导致萧条的原因。

第三次萧条将主要由政策失败导致。纵观全球,各国政府正忧心于通货膨胀,而真正的威胁是通货紧缩;他们鼓吹着要勒紧裤带,而真正的问题是开支不足。

在2008年和2009年,我们看似或许已经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与以往领导人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提高利率的做法不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现任领导人大幅降低利率,并采取措施支持信贷市场。与过去政府在面临经济暴跌时试图平衡预算的做法不同,如今的政府容许赤字不断增加。更好的政策帮助世界经济避免全盘崩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于去年夏天结束,尽管人们就这一结论存在争议。

然而,未来的历史学家将告诉我们,第三次萧条并没有结束,正如1933年开始的商业好转并不是“大萧条”的终点一样。毕竟,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而且没有会迅速降低的迹象。同时,美国和欧洲正朝着日本式的通货紧缩陷阱走去。

外媒:世界态势呈现“半单极秩序”

美国霸权地位日渐削弱

据阿根廷新闻社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28日报道,在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做出野蛮的最后一搏,企图维持美国无可争议的霸权地位,通过“无限期战争”计划,像压路机一样消灭所有潜在的敌人和竞争对手,但却被拦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块巨石面前。

意大利地缘政治学家达尼埃莱·斯卡莱亚认为,当前的世界秩序是“半单极秩序”,美国仍然保持着霸权,但更多的是因为对手的谨慎和不安,而不是因为美国的实力和权威。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破坏了支撑华盛顿大部分实力的经济秩序。

美国不会接受一个没落中的前霸权国家的角色。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机器,但没有实施全球计划的能力。

美元的霸权、中心金融体系和文化影响力等20世纪的美国标志似乎已经消失了。

奥巴马入主白宫使事情发生了改变,但如果不是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话,改变的程度很可能会小得多。奥巴马代表的是不同于新保守主义的地缘战略选择,更接近于整体上的全球平衡。同时也奉行与俄罗斯斗争的战略。毫无疑问,危机打乱了这些计划。

地缘竞争加剧

在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时代之初,白宫可以选择接纳俄罗斯,但双方都过于迷恋权力。美国仍然是霸权国家,但美国的霸权已经摇摇欲坠,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克里姆林宫选择了与美国不同的前行方向。只有当美国愿意接受大国之间的平等对话时,才有可能重新商谈建立战略联盟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京都将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看作首要任务,但从未因此放弃俄罗斯在全世界和前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地位。

欧盟是一个经济巨人,但却是政治侏儒。欧盟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国家的结合体,近期发生的大事件已经证明,暴风雨来临时,各怀鬼胎的欧盟国家想的最多的还是自己。俄罗斯在地缘、军事和能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地缘政治角色,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莫斯科仍然是国际政治的焦点。

法报: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太平

索马里海盗

法国《回声报》6月30日文章 题:一个越来越不太平的世界 在“经济大萧条”开始两年后,国际关系并未像柏林墙倒塌后那样发生巨变。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其“2050年国际秩序”展望报告中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迅速向中国倾斜,并预测中国将在今后30年内超过美国。而这一趋势“只”因经济衰退而加快了。

不过,这种转变掩盖着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世界越来越不太平。诚然,较之上世纪90年代,国家间爆发战争的数量在继续减少:据德国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统计,2009年国家间战争数量为7起,而2008年为9起。但最近数月来,“政治”冲突尤其是不一定诉诸武力的国内冲突却明显增多。海德堡研究所统计的这类冲突的数量为365起。

由澳大利亚商人史蒂夫·基利利亚创建并领导的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则提出另一种描绘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方式,并连续第四年推出“世界和平指数”。据该研究机构的“2010年全球和平指数”报告说,世界“已变得稍微不太平”。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下属研究中心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有些国家冲突和不稳定因素的加剧“显然与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世界经济衰退有关”。

如今,根据这种价值标准来衡量,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太平的国家,其次是冰岛和日本。毫不奇怪,伊拉克则是世界上最不太平的国家,而后是索马里、阿富汗、苏丹、巴基斯坦……

美刊:东北亚终将是和平繁荣之地

    9月1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民主党临时党大会(党首选举大会)上,菅直人(左)当选民主党代表后与民主党前干事长小泽一郎握手。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日前存在两种看待东北亚的方式,且都已经展现出来。一种是将该地区视为世界上紧张状况频出之地、动荡之地和潜在的灾难之地。日本和中国——一个是老牌大国,另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一个正处于政治瘫痪状态,另一个则充满自信;一个是美国的重要伙伴,另一个则是美国的潜在对手——遭遇了,旧有的敌意因为时下或真实或虚幻的轻蔑而变得更加强烈。而在处于分裂状态的朝鲜半岛,中国的盟国、拥有核武器的斯大林主义君主国紧临美国的盟国——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将上述所有配料放入同一个火锅里,你就很容易看出为什么评论人士往往认为其味道总有一天会是苦涩的。

    那么,东北亚会变成上述哪种模样?是冲突之地还是和平之地?最近有一些迹象表明会成为前者。

印媒:中印中产阶级将成世界支柱

亚洲开发银行在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亚洲中产阶级人数迅速“膨胀”,有望超越欧美成为全球第一消费群体。而领跑亚洲中产阶级的国家,正是印度和中国。

正在迅速发展的亚洲,将取代欧美的传统地位。那些每天消费2到20美元的人被定义为“中产阶级”,这样的人在亚洲人口所占比重从20年前的21%飙升到了现在的56%,达到了19亿人。亚洲开发银行还预测,在2030年,亚洲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27亿人。

中国与印度两国的中产阶级,将迅速扩大并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在世界经济的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从消费能力来看,中国拥有8.17亿的中产阶级者,而印度有2.74亿。这些人同时也会在两国自身的经济增长中起到作用。

不过,印度的中产阶级较难承受经济震动带来的冲击,因为印度四分之三中产阶级者的消费水平在同阶层内都属于偏低范畴。若想让印度的中产阶级充分发挥出消费潜力,政府仍然需要在薪酬政策上下点功夫。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消费者主导的经济增长中略有优势,因为印度公司在营销策略上做了很多创新,他们把产品销往周边地区、并增强了廉价产品与服务的销售。事实上,印度公司已经在设计和销售低端产品与服务方面领先于世界。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